分享

姜建清:逐步改变重视信贷增量、忽视存量管理的资金管理方式

环球财经网热门资讯2018-12-28 22:14:52 阅读

12月28日,2018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在京召开,工商银行原董事长、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姜建清在会上表示,中国国有银行40年的改革历史中,近一半的时间在与不良资产作斗争,教训极为深刻、刻骨铭心。要清醒认识金融业的脆弱性,只有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,保证了金融稳定,才能推进经济繁荣。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250万亿人民币,远超全球银行同业。我们走的是一条没有前行者可仿效的探索之路,未来所面临的困难之多、挑战之多、风险之多一点也不亚于改革开放的前40年。

姜建清在会上回顾了过去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改革历程并表示,创新是金融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,其中制度创新更是激发金融活力的引擎。40年来,国有银行由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,再到股改上市、建立现代银行制度。改革过程相当艰辛。难的不是产品、服务、技术和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创新,真正难的是制度创新。

姜建清认为,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真正目的,是建立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机制,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;真正解决风险软约束问题,提升效率效益,为实体经济服务。正是由于国有银行股改始终围绕建设市场化经营机制这个核心,在完成财务重组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的改革三部曲的同时,国有银行将精力集中于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,致力于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的建立完善。同时,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,建立强有力的监管体制,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。改革后的金融体系成功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考验,提升了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。

不过,金融是把双刃剑,中国金融在承担经济发展重任的同时,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。姜建清称,改革开放的前十多年(1978-1990年),信贷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.38%,经济增长率达到14.6%。信贷的过快投放,虽然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,但也导致市场流通的货币过多,经济过热和通涨压力开始显现。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,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。之后,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凸现,被国外称为“技术上已经破产”。

“中国国有银行40年的改革历史中,近一半的时间在与不良资产作斗争,教训极为深刻、刻骨铭心。未来所面临的困难之多、挑战之多、风险之多一点也不亚于改革开放的前40年,与庞大规模体量如影相伴的是巨大的风险管控和资本补充压力。“姜建清称。

姜建清强调,迈入新时代后,要把握新趋势,完善现代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、方法与工具,及时识别和化解各种风险,保持资产质量稳定,确保不发生重大的系统性风险;要深化金融改革,提升资金配置效率,逐步改变高杠杆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,逐步改变重视信贷增量、忽视存量管理的资金管理方式,实现中国金融高质量的转型发展,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。

免责声明: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30日内与我们联系。
分享:

推荐阅读